中華傳統(tǒng)文化之非遺傳承

作者:鐘諭嬋
主辦方:135編輯器
活動名稱:135編輯器2020校園新媒體文案排版大賽-東部&南部站


在這燈紅酒綠、喧囂浮躁的世界里,

還有那么一群人,

宛如一頭憨厚的耕牛,

在默默堅守與耕耘著

那流傳了數(shù)百年乃至千年的

文化和傳統(tǒng)



    《了不起的匠人》中說過:“在衰落的邊緣堅守,在快捷功利的繁榮里堅持?!?/span>

     探尋祖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領略匠心風采。接下來,讓我們走進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學習小課堂吧~


福州油紙傘



      福州的油紙傘可以追溯至五代十國時期,王審知率兵南下入閩建立閩國,來自中原和江浙一帶的人把造傘工藝帶到福州。清朝進入了繁榮期,清末民初時全市雨傘店號最多時達300多家,辛亥革命后的抵制日貨運動中,福州市民把傳統(tǒng)的福州油紙傘稱為“國傘”,大力提倡使用。(“福州三寶”指的是油紙傘、牛角梳、脫胎漆器)




陜西澄城刺繡




     澄城刺繡是陜西省渭南澄城縣傳統(tǒng)刺繡技藝之一,澄城刺繡的基本特征是針工細膩,花形簡潔大方,顏色搭配和諧,并富有深刻的內(nèi)涵。學習刺繡的女孩大部分心靈手巧,加之母親的精心指教指點,有的甚至不惜打罵體罰。俗話說:“三年磨出一個繡花娘?!币虼怂齻冡樄故?,技藝精湛,繡出的花草如刀刻一樣齊整。澄城刺繡非常講究內(nèi)涵,而在花形方面簡潔大方,沒有大紅大綠的渲染,而是淡雅適度,清秀勁拔,顯得活靈活現(xiàn)。



硤石燈彩




     硤石燈彩主要流傳于浙江省嘉興市海寧硤石街道。早在唐僖宗乾符年間(874-879),硤石燈彩即已譽滿江南。硤石燈彩工藝獨特,其制作主要以拗、扎、結、裱、刻、畫、針、糊“八字技法”見長,尤以針刺花紋精巧細美取勝,制作精巧,細膩秀麗,玲瓏剔透,經(jīng)千百年的錘煉,成為融聲、光、電、建筑、書、篆、畫等多種藝術于一體的傳統(tǒng)手工藝品。


     老一輩的人,總有那么幾個手藝的,許是打鐵器、嗆剪子、考瓷器、磨玉石...他們守著自己的那一門手藝,固執(zhí)而沉默的慢慢往前走,他們堅守都是為了那中華五千年燦爛文化的手藝不斷。這些文化槐寶,若在時間的長河中慢慢流失,是多么可惜的一件事啊。



編輯:鐘諭嬋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


活動信息
活動宣傳圖
135編輯器2020校園新媒體文案排版大賽-東部&南部站
主辦方:135編輯器
開始時間: 2020-12-02 12:00
結束時間: 2020-12-31 23:59
熱門參賽作品
投票活動由135編輯器提供技術支持
掃碼咨詢客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