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教你玩轉新媒體運營!
在互聯(lián)網的大浪潮下,新媒體已經悄悄上位,但是你真的知道新媒體的正確運營姿勢嗎?
隨著傳統(tǒng)媒體又是??质寝D型的幾乎已成頹廢之勢,新媒體蓄勢待發(fā)悄然上位。反應快的企業(yè)紛紛及時掉頭,將傳播的重點和預算投向了新媒體,反應慢的看著別人做得別開生面風生水起那是一個羨慕妒忌恨啊!于是不管有沒有方向懂不懂水性就一頭扎到新媒體大潮中了。
可是人人都在談新媒體,談社會化營銷,企業(yè)蜂擁而上開微博、微信、注冊自媒體平臺,但真正能玩轉新媒體的企業(yè)卻并沒有幾個。一些勉強被趕鴨子上架半路出家做新媒體運營的,面對老板的質問和上司的質疑,很多人買回了各種書籍、參加各種課程,或者求救于各路大神,可是結果卻“然并卵”:貌似知道了很多的道理,可做出來的東西卻依然無人問津。
新媒體運營需要的基本能力:網感、整合能力、文采
首先我們必須明白,新媒體運營是個很有技術含量的活兒,也就是說誰來做尤為重要。不是隨便拉個中文系的畢業(yè)生或者從廣告公司挖個人就能搞定的。當然,新媒體運營人員也不是需要有三頭六臂,但至少要具備一些勝任這個崗位的一些基本的能力。那么,作為一個新媒體運營人員都要哪些三招兩式呢?
第一,作為新媒體運營人員必須是要具備“網感”。
也就是說他要能夠抓熱點,熟悉數(shù)據分析,信息搜集等等能力。無論是純媒體,還是企業(yè)的新媒體,對趨勢的把握都是關鍵,更關鍵的是,要在眾多趨勢中,堅持自己的取向,而不是所有趨勢都追逐,有些趨勢會破壞你的價值觀。
第二,作為新媒體運營人員同時要有整合能力。
新媒體編輯,整合素材、資源的能力要強。整合素材,看似很簡單,但資料那么多,哪些是真是假?有時候你得到的就是幾句話而已,就是別人給你的一個小爆料,你要發(fā)展成一篇文章,就要有從素材中發(fā)覺關聯(lián)的能力,跟偵探差不多,多篇報道的意思串聯(lián)起來之后,你會發(fā)現(xiàn)不一樣的價值。
第三,作為新媒體運營人員當然還要具備一定的文采。
這里說的文采可不是在學校文學社里的那點風花雪月,文采是就時下的事情,用讀者喜聞樂見的語言描述出來。所有的事情都可以找到發(fā)生的結構和場景,他的存在是有邏輯的,他的發(fā)生是有走向的,文采是為這些內在的邏輯服務的,不能只看文章的文字特別。
衡量新媒體運營人稱職3點標準:理解產品、了解用戶、懂傳播
看起來很高大上的樣子有木有?恨不得你沒看完就要罵娘了:老子要有這十八般武藝,早就當上CEO贏取白富美了,還有功夫扯這犢子?當然你從混碗飯吃吃地角度是遠不用這么復雜的,反正這年頭什么樣好看的數(shù)據都可以刷,交割差事那是分分鐘的事。可真要把運營這個活兒做好,還真得沉下心來先練內功。那我們如何衡量一個新媒體運營人是否稱職合格呢?或者說當我們談一個合格的新媒體運營的時候,我們在談什么?
一.理解產品
一切不離產品,脫離產品的運營等于0。很多做新媒體運營的同學喜歡發(fā)段子,發(fā)雞湯,這樣數(shù)據會很好看,轉發(fā)很多評論也很真實,但沒有人談你的產品這件事就毫無意義。
新媒體運營的第一點在于理解產品,到什么程度?熟悉產品的歷史及每一個功能點,理解用戶的使用場景,知道產品最吸引用戶的點在哪兒,能快速定位并解決用戶提出的所有問題,甚至對產品本身有自己的思考,這一切都建立在對產品的理解上。
二.了解用戶
你還在相信網上的95后特征數(shù)據報告嗎?OUT了吧,有沒有想過這些數(shù)據的來源是哪兒?對用戶的理解,建立在長期接觸用戶,和用戶打成一片,解決用戶問題的基礎上。
新媒體運營人員每天面對的微博粉絲、微信聽眾都是用戶,他們的喜怒哀樂、喜好與特征,是通過細心觀察與反復驗證,印入腦子里的。試圖通過看幾篇網上流傳的數(shù)據報告了解用戶,是最不靠譜的,那也就是投機取巧的童鞋經常做的事。
三.懂傳播
現(xiàn)在微博上怎樣最吸粉,微信上用哪種方式能夠引爆朋友圈,大家都在做的H5頁面有什么訣竅能夠讓粉絲愿意擴散。形式一直在變,但方法論卻沒有變過,那就是傳播的邏輯,引爆點、傳播節(jié)點、傳播形式三個要素。
所以新媒體運營人員要想的絕對不是出路在哪兒,而是你在這個崗位做過了什么,重點是在產品、用戶、傳播三個維度上做到多大程度,這就是新媒體運營這份工作經歷的價值點。
如何做好運營號:分享為王、緊抓潮流、多號借力
最后,其實你想說我就是要知道如何能把企業(yè)的公眾號做好,有沒有直接一點馬上能用的招?好吧,分享幾個做好賬號的關鍵點也算是把文章讀完的福利了:
一.內容第二,分享才是第一
你必須積累用戶資源,仔細斟酌標題,仔細考慮內容的每一個細節(jié)。你必須分析比你做的那些賬號為什么做的好。你必須懂得認識更多和你做同樣事情的人,和他們互轉……
分享,意味著更有效的傳播,意味著你的內容會被更多的人看到。所以你做每一條內容,都必須時刻考慮它的傳播性。
如果你只是發(fā)完內容,就以為一定有人會看,其他什么都不做,我只能對你說:對比起,你還只處于新媒體運營的小白階段。
二.注意時效性,利用時下熱點
誰都知道,一個熱門新聞,第一個爆出來的一定最受益,行業(yè)術語叫搶新聞、搶熱點。
做自媒體亦是如此。曾經的”李晨范冰冰公布戀情”、“優(yōu)衣庫視頻事件”已經最近的“主要看氣質”都是很好的借勢點。當很多事件爆發(fā)出來的時候,你是否能夠結合這些事件,幫你的賬號提升影響力,帶粉絲?還是你只是和你的好友一笑了之了?這個時候你職業(yè)的敏銳性要瞬間爆發(fā)出來,新媒體運營工作,業(yè)內自嘲叫首席微信運營官(CWO),我倒覺得不錯。
三.忌單打獨斗,學會多號借力
當年冷笑話精選能起來,有個基本邏輯,他認為多個賬號互相轉發(fā)、互相帶,這個盤子就能越做越大。后來,很多賬號也學會了互相轉發(fā)、互相借勢,互惠互利,結果越做越大。
其實這個道理類比一下你就明白了:你有很多經驗,每一條你都和其他人拿來交換,最后受益最大的是誰?是你自己吧?
互聯(lián)網已經是一個開放的時代,固步自封、閉門造車已經玩不轉了,個人英雄主義會害慘你,分享、合作共榮乃大勢所趨。
立即登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