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B公司:操盤視頻號IP,我如何踩完所有的坑...

我只站在ToB的服務商企業(yè)視角,復盤這半年來入局視頻號后,對于IP的思考。


大家好,我是零一的視頻號負責人Ja,時隔整整三個月又見面了。這篇文章本來在一周前就該面世了,但是最近籌辦十城峰會真的太忙了。


三個月前的第一篇推文,我們復盤了視頻號以來的第一個月的收獲。這三個月我們其實經(jīng)歷了很多,諸如賬號定位不清晰、各項數(shù)據(jù)斷崖下跌、對賬號后續(xù)的視頻形式迭代感到迷茫、錯過了最佳的增量時期,等等等等。


所以今天這篇文章,和三個月前的教學不太一樣,我會推翻掉過去的一些結論,并且把我們踩過的坑全部展示出來。仍然是側重于面向B端商家,但我相信所有入局者都能通過這篇文章有所啟發(fā)。


關于商業(yè)前景啊,風口紅利啊,變現(xiàn)啊,各種宏觀層面的話題,大家應該都已經(jīng)聽了非常非常多了,所以我今天盡量不提這些“無法證偽“的東西。我只站在ToB的服務商企業(yè)視角,復盤這半年來入局視頻號后,對于IP的思考。


本文整體框架:

  1. 大家都在做品牌號,為什么我們選擇孵化IP?

  2. 匯總四個月定位不清晰帶來的坑

  3. 大雪的現(xiàn)狀與問題癥結所在

  4. 2B企業(yè)到底該做什么IP?

  5. 大雪的下一步走向何方?



1


大家都在做品牌號,
為什么我們選擇孵化IP?

首先,我相信所有企業(yè)端做視頻號無非就兩個核心前提:1.讓品牌完成破圈,讓更多人認識到自身的品牌與服務;2.為品牌業(yè)務帶來可量化的直接轉化價值。


其中前提2嚴格來說也隸屬于前提1之下,只是因為大部分人都在琢磨這個事,這兩個也所以單獨列出來。


視頻廣告,其實就是要品宣和效果兩手抓。包括我們后面做的“運營深度精選”的品牌號,即將推出的寵物號,以及各類辦公室劇情號,都是為了滿足前提1,一切為了品宣開路。


那么,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大家是怎么認識零一的?

或者我換一個問法,大家想到零一,第一反應會想到哪個人?我覺得應該沒有什么例外,大家會想到鑒鋒。或者說更多的人,會先想到鑒鋒,才想起來他還有個公司是零一裂變。


  

大部分互聯(lián)網(wǎng)圈子里的人,想到裂變,可能都會條件反射的想到了鑒鋒。說起鑒鋒后,我們可能會更進一步想到什么?想到他玩出了很多刷屏級別的新玩法,想到他每年都做非常多場分享,想到了他分享必穿拖鞋,江湖人稱“拖鞋老板”。這一切,都使得“鑒鋒”這個人更加的鮮活,形象豐富。


所以大家想到有相關裂變增長的業(yè)務需求,會下意識想去先聯(lián)系他。


這使得我們公司,早期的訂單,基本全是沖著鑒鋒來的。“我聽過鑒鋒的分享,覺得他這個人不錯,想和他合作,因為我覺得他可信?!?/strong>為什么先提這件事呢?通過這件事我想表達的是,鑒鋒是在大家都不怎么談“IP”價值時,吃到了互聯(lián)網(wǎng)第一波IP紅利的人。


他深刻理解IP的價值和影響力,是具備很強的杠桿效應的。沒有他這個IP品牌作為先驅,我們公司之前的從0-1可能沒有這么快。所以我們是非常相信,人對于人的情感,天然就是更強烈、更感性的。


你會因為喜歡一個人,認同一個人,就認同他的思考,他的價值觀,他背后代表的公司,甚至是他的一切。但你可能不太會因為認同一個品牌,就全盤接受品牌的全部,可能有,比較少。


所以,因為這個前提,當大部分品牌進入視頻號領域,上來就是先做一個品牌號,發(fā)辦公室劇情,或者企業(yè)宣傳片的時候,我們優(yōu)先新起了一個IP號。



而且我們當時還討論了一部電影《芳華》,我們也堅信,好的形象,是能夠作為最出色的內容載體的,這在上篇文章中有提過。同樣一個內容,制作精美的視頻,和制作粗糙的視頻,毫無疑問大家都會選擇前者,人對于美是有天然的追求的。


所以我們選了大雪,她其實之前是在我們Saas工具部指導一些新手用戶如何搞定一場裂變活動的,具備活動運營的經(jīng)驗,而且形象也不錯。雖然權威感比較弱,但是我接手這個項目時,已經(jīng)7月底了,入局已經(jīng)算很晚了。基本上有人選,就沒太多猶豫,決定先入場再說。所以,就有了大家看到的賬號,“大雪教你活動運營”。


但是這里我要先埋一個結論,我們當時以為我們自己在做IP,其實我們根本做的不是IP。關于這點,后邊我會繼續(xù)講。



2

匯總四個月“定位不清晰“帶來的坑


最開始,我們還是堅持有一些ToB服務商的自我認知的,覺得該輸出一些垂直內容,去吸引B端人群;那么視頻素材上,我們也最好從我們積累最深的地方開始入手。運營深度精選上的文章,太深太干貨了,非常難以去進行腳本化。那正好我們的Saas工具這半年成長非???,我們的知識星球每日運營案例庫也不錯,就從這兩個地方取一些案例去講。


前后持續(xù)講了接近一個月,各方面數(shù)據(jù)上表現(xiàn)和整體成果還不錯,我們當時就覺得,可能找到了安全區(qū)了。這一點也在我們第一個月那篇ToB企業(yè)如何做視頻號里提到了。


(三個月前的第一篇復盤)


但是我現(xiàn)在倒回去看,自己當時這個結論是非常幼稚的,因為我漏掉了兩個非常至關重要的因素:


1.我們背靠著零一、運營深度精選、鑒鋒的朋友圈,以及一些個人號和社群,大家對這件事是有非常高的新鮮度的,我們公司群當時不需要我們主動呼吁,大家都會每天看和點贊,還有評論;


2.盡管入場比較晚,但仍然處于視頻號給流量的階段,并且只要保持高頻更新,基本上平臺都不會虧待創(chuàng)作者;


這兩點可能才是我們當時能夠跑出“安全圈”的前提,當這兩個前提不存在時,后續(xù)的邏輯推導自然也都不成立了。


上篇文章中,我也提到,我們擔心只講案例,觀眾可能就要看膩了,新鮮期一過該怎么辦?


(逐漸混亂的界面,逐漸變形的動作)


于是我們就嘗試玩更多花活:看秋葉老師他們的ppt和word號搞得不錯,就學做辦公室劇情;看起點學院天天段子視頻素材10w+,我們就也跟著整點段子;看到大馳變現(xiàn)這么厲害,我們就也跟著搞價值輸出;然后出現(xiàn)了滑稽的一幕,大雪明明一個朝氣蓬勃的小姑娘,在視頻號里邊跟我從公司企業(yè)文化,講到了佛法,讓我們感覺哪里不對與違和,但是又說不上具體為什么...


(20歲出頭的大雪給你普渡佛法)


這么做了一段時間后,我們發(fā)現(xiàn),不能這么下去,賬號界面越做越亂,觀眾點進來一看界面都是蒙的;價值也不清晰,而且數(shù)據(jù)也在走下坡。


那我就想,還是優(yōu)先確保能提供具體價值為主。可是除了把當初的案例重新講回來,還有沒有別的辦法呢?想了想我們還有裂變訓練營,那把里邊的知識腳本化講出來看看。按照這個路徑跑了一個月后,數(shù)據(jù)情況走的更遠了。


大雪自身對于很多裂變的底層邏輯和理論,其實理解還沒有那么深。加上私域峰會那段時間里,還需要她對著鏡頭來講一些關于私域的底層邏輯理解。她相當于是被我們趕鴨子上架去講這些,又要不背稿子,又要比較自如地闡述出來,所以那段時間她錄的很痛苦。


而且久而久之,觀眾也能看出來,你到底是不是對著鏡頭,在輸出你理解的東西。更別提我們面對的,還是精準的B端決策人群。而且那段時間我發(fā)現(xiàn),入局視頻號里的人確實多了起來,我也看了很多人講運營,講私域相關的話題。


然后就是很多職場號,基本上人均講一期費曼學習法,人均講幾期非常咪蒙體的故事,很多內容都是一模一樣的,同質化極度嚴重。當時我就在想,如果大家講的東西都是一樣的,大家憑什么聽這個人講?同樣是運營和裂變,大家憑什么來聽大雪講?除了零一的背書?


那我就想,如果是鑒鋒和大雪同時講一樣的東西,會是怎么樣呢?那我可能會無條件選擇聽鑒鋒的。而且不光是講裂變,哪怕鑒鋒是講裂變以外的東西,他的故事,他的思考,他的關鍵,我也會愿意聽,因為我對他的專業(yè)能力有信任,我崇拜他這個人本身,我希望更進一步了解他。


為什么會“無條件選擇”?因為這就是IP的力量。那大雪的IP到底出現(xiàn)了什么問題?我到底愿意聽大雪講什么?下一步何去何從?為什么玩的花活越多,賬號數(shù)據(jù)越糟糕?



3

大雪的現(xiàn)狀與癥結所在


當我?guī)е羞@些疑惑去四處請教人時,我收獲了兩句對我影響非常大的話:1.零一除了鑒鋒之外沒有IP;2.IP、達人、網(wǎng)紅,是不一樣的。


我前面下了一個結論,我們以為我們在做IP,實際上并沒有。我們只是做了一個零一的“網(wǎng)紅”,并沒有做成一個IP。沒有任何明確的情感定位,也沒有任何足夠的能力定位。


(老師的“張小盒”這個IP應該算微博最早期的IP形象了)


這里我需要先重新定義一下IP,前段時間我看了陳格雷老師的《超級IP孵化原理》。


書中對IP的解釋涉及到整個IP背后的文化母體、心理、世界觀、規(guī)則層面。所以我作了一個核心提煉,IP組成部分主要為三者:精準的情感定位、精準的價值定位,鮮明的特征。其中前兩點為內核,“鮮明的特征”只是作為一個額外的記憶點,就像鑒鋒的拖鞋。我們最容易混淆的,就是“網(wǎng)紅”、“達人”、“IP”,絕大部分人是沒有區(qū)分出來的。


我們也是這樣,這是我們最初在項目立項階段,就沒搞明白的一件事情。一個IP必須擁有的,是鮮明的情感定位,個人特色,個人標簽;同時,具備一定的能力沉淀,或是能夠扎根在某個領域中。要么先通過個人特色,讓別人愿意去了解你的能力;要么先展示個人能力,再讓人愿意了解你這個人。


前面提到,最初我們決定讓大雪走到臺前的前提,是基于《芳華》中的文工團匯演,認為“好的形象”可以作為一個“出色的內容載體”,這個前提單獨拎出來是沒錯的。


但是當時我們忽略了特別大的另一個前提就是文工團她們可能只是軍中的“網(wǎng)紅”,或者說是“達人”,舞蹈表演領域的達人。


她們并不是IP,因為她們并沒有機會去展現(xiàn)自己的生活方方面面,性格特征,生活經(jīng)歷,并沒有機會展現(xiàn)給劇內人,劇內的人是帶著仰視看她們的,欣賞她們的美貌,認同她們的舞蹈(業(yè)務)能力。


也就是說,這里的前提還有兩點:


1.《芳華》證明了形象可以作為出色的內容載體;

2.《芳華》的文工團僅僅是舞蹈達人,并不是IP。


于是我們后續(xù)的動作都是基于這兩個前提,但是這里邊出現(xiàn)了問題。大雪可能并不具備“達人”的能力,業(yè)務能力和自身思考都還不夠扎實。只滿足了前提1中的“內容載體”,無法滿足前提2。


基于我們的推導,她甚至還沒成為“達人”,但我們希望讓她成為IP,于是我們后面的各類動作展開,走形越來越嚴重。


原本的大雪就自帶“草根”、“轉行”、“勵志”、“新人”、“元氣”這幾個標簽,但是我們沒有基于這幾個她的個人特質,而是為了完成我們的ToB內容輸出,讓她強行站在“達人”的位置,把她抬到了一個她站不穩(wěn)的位置。當外界對她有達人的預期,而她的實際成長速度又跟不上時,外界對她的認知落差,會直接嫁接到品牌層面。


最初賬號IP定位不明確,主線也不明確,使得我們需要持續(xù)的去更迭形式玩花活,來彌補“IP價值”的缺失。但是形式總有一個盡頭,并且形式上的花活,并不能直接給我們的企業(yè)形象帶來加分。我們不是ToC類公司,是企業(yè)服務公司。ToC需要網(wǎng)紅,ToB不需要。


IP定位明確的話,可能并不需要太多花活。因為我認同這個人,我希望進一步了解這個人,我希望成為這個人,我欣賞這個人,我理解這個人,等等等等。所以她說什么,我都愿意聽。我并不在意她的形式如何,口播還是字說,畫面是否生動。


重點是她說,是她這個人。像視頻號里,李笑來老師直接就是字說;龍東平老師的口播壓迫力極強;粥左羅老師之前一個無聲看著鏡頭的視頻都有幾百個贊。并不是因為別的什么特殊邏輯,僅僅是因為他們是他們自己。

他們早在視頻號領域外就具備了勢能,帶過來視頻號,只不過是一個“降維打擊”。


別人根本不在乎他怎么講,只要他講我就聽,如果他給我展示他的生活細節(jié)、思考、困惑、日常,我會看的更開心。因為我希望了解他,了解他能讓我感覺我更靠近他,能讓我模仿他。


我點贊他的視頻為了什么?我認同他,我希望告訴我的朋友們:“看到了嗎?我點贊了這個人,我經(jīng)常點贊這個人!這是我的偶像,我想成為他這種人。我希望大家都跟我一樣成為他這么優(yōu)秀的人!看他講的多有道理,看我崇拜的人多厲害,我也會是這種人!”


并且IP是一定需要有血有肉,帶有主觀性的,這樣與他同頻的人,會越發(fā)喜歡他;不認可但是尊重他業(yè)務和思考能力的人,也會對他產(chǎn)生足夠的尊重。這就足夠了,IP是不能貪心的。


而且各個IP一定有自己明確的情感定位,只能吸引到他同一類人。鑒鋒絕對不可能會吸引到不愿意自我精進和奮斗的人,他會吸引無數(shù)希望像他一樣逆襲和極速成長的人。為什么我們的知識星球,618時的推文總是非常噱頭滿滿,去強調“三本大學”“草根”“沉迷游戲”“輟學”這些非常浮夸但是又普遍的標簽。


就是因為“草根逆襲”的故事,就是切入了中國這個文化體系下,所有人心中“出人頭地”的那個愿景。這就是“鑒鋒”這個個人IP,在情感定位上的基本盤。他切中的,是整個國內文化中最核心的一層。


個人精進這類標簽,只是在這個大前提基礎上,作為一個持續(xù)的輔助,更充分展示這個人的能力。加上鑒鋒本身出色的業(yè)務能力,各類營造出的鮮明特征比如“拖鞋”“隨性”,讓他成為了一個真正的IP。但這也就是IP的真正價值,這個驚人的、能讓人不帶邏輯的號召力,能沖破很多東西。所以我們踩的坑,歸根結底,都是大雪定位不明確,導致的連鎖反應,連環(huán)坑。


于是留下了兩個問題:


  1. 企業(yè)到底該怎么做IP?

  2. 大雪號的現(xiàn)狀如此,我們下一步該怎么辦?



4

To企業(yè),到底該做什么IP


先回答第一個問題,ToB企業(yè)是不是真的就做不了IP了呢?該怎么做呢?基于我踩過的坑,以及和別人交流后,我得出了一些結論。企業(yè)做IP,首當其沖該做的,就是去孵化創(chuàng)始人。


其實每個沒走到臺前的創(chuàng)始人其實都有機會成為一個IP,因為都是具備一定的能力沉淀和專業(yè)名聲的,那么如果他要輸出專業(yè)知識,展示專業(yè)形象那一面,基本上是不存在門檻和顧慮的。


那么同時,能夠創(chuàng)辦一家公司,他一定是具備可以展現(xiàn)的故事的;每個人都具備自己的特質,都一定能吸引到一部分相似的人。只要經(jīng)過合理的團隊包裝、呈現(xiàn),就能夠跑起來,這是最低投入產(chǎn)出比的做法。


IP這件事跟品牌營銷一樣,你做起來了,它本質上也就是個賺吆喝的活,而且需要你投入很大的精力和心力。


而且拍視頻這件事,哪怕只弄個口播,看起來挺簡單的對吧?實則不然。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對著人講能夠滔滔不絕,但是一對著鏡頭,我人就焉了。


不是每個人都能夠適應鏡頭的,適應的過程也是很痛苦的?;旧蠠o一例外,大部分人的第一條視頻,可能都是需要搞個4-5個小時的,因人而異,甚至可能更久。


除非創(chuàng)始人足夠重視和理解這件事,不然他不可能會犧牲這么多時間在這件事上。但是如果跑起來了,投入的時間是能夠換來巨大的價值的。這就有點像品牌廣告,你說他是不是真能植入用戶心智?你好像也說不準,拉長時間跨度看可能可以,但是你也沒法去準確的歸因和量化這些東西。


但是所有人都知道,品牌心智這個東西,它確實就在那里,你確實得做。說個大家相對熟悉的例子,羅永浩老師。他為了維持自己的IP和人設,他投入了啥?6個億。


是的,就是他還債這件事。如果他不還債,那么“老賴”這個標簽他就被烙上了,而且他也是絕對跑不掉這些債務的,那就只能還。


老老實實的還行不行?不行。一定要讓全世界都知道,我,羅永浩,在認真還債,而且快還完了。在這之前羅老師名聲其實不太好的對吧?行業(yè)冥燈,割韭菜這些。現(xiàn)在呢?大家至少都認可了他欠錢會還真男人這件事,而且想到他就能橫向對比賈躍亭老師。


維護并改善自己的人設,不僅讓他還完了債,甚至還可能給他事業(yè)帶來了第二春。這就是IP和人設的力量。


那么,如果創(chuàng)始人已經(jīng)是IP呢?那更加好辦,因為他本身就已經(jīng)有勢能了。遷移到視頻號里,只需要一個專業(yè)的拍攝團隊搭建,后續(xù)的都是降維打擊罷了。甚至在視頻號里,你根本都不用輸出專業(yè)性質的內容了,你就去展現(xiàn)你的生活,展現(xiàn)你的思考,展現(xiàn)你最真實的一面,就足夠了。稍微包裝一下,配合已有的私域,起量不會特別難。


別人平常只能看到你有多厲害,但是大家更好奇的是你背后的故事。你怎么做到今天的?你這么強的能力背后有什么故事?這么牛逼的人的每天是怎么過的?創(chuàng)始人成為IP后,更好的辦法,就是由創(chuàng)始人帶出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讓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也成為一個具備個人特點、個人色彩的IP。


每個人的特質是不一樣的,創(chuàng)始人可能就是謹慎細微的性格,而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可能就比較大大咧咧,比較不拘小節(jié)一些。


他們兩個人,只要能夠合理展現(xiàn)自己最具特色的那一面,那么就能吸引到和他們各自的特質相似的人,然后都能夠反哺到背后的品牌。


乍一看,這兩類人格特質本來是相沖突的,但現(xiàn)在,兩種人都認識了品牌,且基于IP,成為了背后品牌的忠實粉絲。我消費你的品牌也不圖啥,我就是沖著你這個人來的。那么,你說老板真的不愿意配合,真的做不了,聯(lián)創(chuàng)也不行,那要不要孵化一個素人IP呢?


我的建議是,三思而后行。首先你要孵化的這個素人,他最好本身是有“達人”級別的業(yè)務能力的,就是說他本身已經(jīng)能夠成為某塊領域的一個小權威小專家了,一個小負責人了,這也是我們這半年得出來的結論。而且,投入到IP搭建上的成本,和你做品牌廣告時投入的成本,是很類似的,都是幾乎看不到直接成效的。


這對于現(xiàn)在很多數(shù)據(jù)驅動、量化驅動的公司,是絕對沒法容忍的,石頭扔進水里必須得有個響,沒有響,我就不扔了,不干了。而且負責人不忙嗎?不可能的,身上肯定背著各種各樣的業(yè)績壓力,團隊壓力。你讓他去入局去配合,你只能去額外的給他激勵,或者能夠價值層面上說服他,讓他真的意識到IP和個人品牌的價值,他才愿意去投入。


但是這個太難了,大部分人對于品牌意識的薄弱程度是非??膳碌?。我們再想深一步,一個人,在一塊業(yè)務領域具備比較強的能力了,也有值得拿出來講的故事,最重要的是自己也具備打造品牌和IP的戰(zhàn)略意識,那他本身就是一個超級個體了。


這時創(chuàng)始人可能反而需要反問自己一個問題:這樣的人我把他帶出來了,他還愿意為我打工嗎?我有這個層面的個人魅力嗎?所以,同樣是扔進水里暫時聽不到響的成本,先用在創(chuàng)始人身上,明顯是更好的。


而且,做IP無非就是想讓大家對于企業(yè)和品牌的喜好,更加感性化一些,更好的從情感層面讓大家認可企業(yè)和品牌文化,作為一個名片。難道還有比創(chuàng)始人本身更好的公司名片嗎?這部分,就是我給ToB企業(yè),如果入局視頻號要做IP的一些建議。



5

大雪的下一步走向何方


于是剩下了最后一個問題:大雪走向何方?


看完剛剛的,大家肯定有疑問:

  • 那你們的大雪應該不是聯(lián)創(chuàng)吧?

  • 那你們現(xiàn)在怎么還在更新還在做?

  • 你們不擔心成本嗎?

  • 大雪不是達人的話怎么明確IP的”能力定位“?


說實話,一方面,這個號好歹也跑了4個月了,雖然沒有投入很強的運營手段,但是好歹也對外在很多場合展現(xiàn)了這個形象,鑒鋒宣傳ppt也會帶上截圖了。


    (今年對外宣講必帶的一頁ppt)


但是另一方面,繼續(xù)跑下去,如果還是按照過往路徑,最終只會成為一個零一的網(wǎng)紅。隨著影響力擴大,肯定是需要出席更多場合,更多線下曝光的。我們最害怕的就是線下時,大家會覺得“零一認真扶持的人,也不過如此”。


那直接否掉這個IP不做了?還是讓一個更牛逼的業(yè)務負責人來成為”大雪“?似乎都不是最優(yōu)解。我認真的想了很久,如果大雪內容能力暫時還不夠強,也暫時不具備達人級別的業(yè)務能力,怎么辦?


如果我們需要凸顯企業(yè)文化、企業(yè)形象,同時需要確保我們是在做IP,不是在造網(wǎng)紅,同時需要發(fā)揮出大雪本人的個人特質,怎么做?于是我仔細梳理了她的特質關鍵詞,有:元氣,活力,年輕,職場新人,成長性,上進,晚輩同時還有我們公司的關鍵詞:復盤,自由,利他,個人精進


雖然我不喜歡強調靈感,但是當時閃到我腦海里的就是一個新的內容線。就是現(xiàn)在大家看到的,“大雪的1000天復盤”。


很顯然,大雪現(xiàn)在還非常的青澀,不屬于內容型的人才,業(yè)務能力上可能也還無法做到完全獨當一面不具備“達人”級別的實力,那我們肯定要讓她成長,等她成長。


那么,如何讓我們這個“等”,能夠等的特別有價值?那就讓她去記錄在公司的所有成長,把她每天的思考復盤,都變成視頻內容,去記錄明白。把今天的所學所思所想,1分鐘講明白,真的去踐行費曼學習法。


不再講我輸出給她的內容,我只做引導,讓她自己去輸出。50期吃透一塊新業(yè)務,100期完成認知迭代和突圍。等到真的1000期時,我堅信她已經(jīng)能是我們公司第二懂業(yè)務的一個商務中臺級IP了。


而且之前我們定位不清晰,盲目抬高調性,上來就是“教你活動運營”。其實這種“教”的形象很難弄的,你需要權威感的,而大雪顯然不具備這個權威感,你沒法硬掰的。而且一旦你要教,大家就會對你有很高的預期,很高的期待。


盲目自捧無異于自殺。每個人都具備自己的特質,每個人最該做的,就是最大程度的接受自己是誰,接受自己就是有一些無法更改掉的特質、就是有一些能力特長。只要發(fā)揮自己的特質,這個特質就會是你最大的杠桿。所以我們改了名字,改成了“我是張大雪”。


我也不把自己抬起來了,也不堆各種信用背書在簡介處了。我們只需要告訴大家:我是零一的新人,我在保持成長,我的成長速度很快。

這就足夠了。


這樣,前輩們就會帶著看晚輩成長的心態(tài),更愿意給建議和幫助,也不容易帶著批判的目光去審視內容,而是“我長輩來給你指指路”的感覺。而等她成長到一定程度時,她也會成為后續(xù)更多新人心中的權威和長輩。


一個新人如何成長成為一個出色的運營人?我是新人時,我看過太多的方法論和成長路徑了,但是太少人告訴我他們一路上是怎么走過來的了。現(xiàn)在,我發(fā)現(xiàn)有人,有整整1000期的視頻,在記錄這個,這是有價值的。而這一切,最終都會反哺到零一對外的品牌形象上,我們對此深信不疑。


現(xiàn)在她如果出去,只要她抱著學習的姿態(tài),就不會有人對她有很高的要求,而是更愿意引導她。她不需要突出自己的權威性,只需要讓別人知道“零一的人真的成長性不錯”。


可能還有一個問題,就是:萬一最后成長起來成為超級個體了,跑了,怎么辦?到這個時候,我會覺得,我們可能不再擔心這個問題了。只需要別人記得,她當初是在零一成長起來,并且在零一中出來的,這就足夠了。這樣她走的越遠,對零一能夠帶來的價值就更大。關于這點,有一本書叫做《聯(lián)盟》,我是抱著書中的心態(tài)去思考這件事的。


那么,我們就真的不考慮變現(xiàn)的問題了嗎?也不是,我們只是不在現(xiàn)在著急而已。我們相信一個IP的扶持是長久的,波折的;但是一旦成功,價值是巨大的。


上一個五年公眾號紅利時代,能把影響力遷移到現(xiàn)在的,主要是大部分特點鮮明的個人IP居多,也只有這些人的公眾號,可能打開率還是相對不錯的。


可能你會感覺發(fā)揮個人特質這些,會有一種命中注定的感覺,但是我覺得:如果真的把視頻號看作一個新機會,我認為看遠一些,把他當做一個個人名片,會更好。


去最真實的呈現(xiàn)你能呈現(xiàn)的自己,輸出你能輸出的價值,記錄你能記錄的故事。


加上合理的運營,會有屬于自己的機會的。


也別去想說能不能成,能不能爆,好歹十年后留下個自己的作品,能夠多少證明我自己是誰吧?


最后我做一個總結:


每個人都具備成為IP的潛質,每個人都有獨屬于自己的故事,獨屬于自己的價值觀、世界觀,只要深耕,總是會有機會可以吸引到和自己相似的人的。這也是為什么,我現(xiàn)在自己也入局,因為我絕對的相信下一個時代,個人品牌的能力,視頻號作為個人名片的能力。


所以我這里的觀點可能大家暫時不會認同,但我希望過三年后回來撿起自己這個觀點:先打造個人品牌,讓自己成為一個有價值的IP。至于變現(xiàn),后面該來的,都會來的。




文章來源:作者:Ja。公眾號:運營深度精選。

圖片來源:部分圖片來源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為商業(yè)用途,如有侵犯,敬請作者與我們聯(lián)系。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135編輯器立場。


文章申明:本文章轉載自互聯(lián)網(wǎng)公開渠道,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
文章評價
登錄后可以評論
立即登錄
比格設計
分享到